郑雨暄的室友决定“二战”考研。另一名毕业生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自己的表姐去年毕业,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,听从父母建议回到了老家的省会城市,一直在准备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考试,到现在还没确定工作。“我们也没有躺平或者是消沉,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延缓就业。”
“为了我们的学生,会冲刺到最后一天。”江彪说。
一所高校的就业中心老师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往年毕业季的“冲刺”只需要与个别就业困难的同学点对点对接,但今年还要继续摸排动员。“我们已经在拼命地发力了,现在从就业的数字上看还不错,但是我们一直很担心的是,后面我们再怎么继续去努力,这也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。”
从3月初到现在,陈梓雯和同学们的生活半径逐渐变小。起初,他们在学校体育馆做核酸,有学生乐队在旁边自发演奏,安抚大家的情绪。不能出校,女生们就在寝室烫睫毛,在校园里拍和粉色的花苞合影。再后来,每天一次核酸和抗原检测。4月中旬,学校出现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,学生们的活动范围几乎限制在十几平方米的寝室。
1
一间会议室被改造成专门的直播间,校长、院长和教授们轮流做主播。每场直播前,老师还会兼任学生们的造型和化妆师。
在这份方案里,详细列着直播前、直播中和直播后3个阶段的工作事项,学生处、研究生院、现教中心、后勤、图书馆等职能部门都领到了自己的任务,工作分为物料、脚本、场景、数据监控等近20项。
奥密克戎变异株增加了防疫的难度,让这场“就业保卫战”更加艰难。
3
“工作总是可以找到的,而且我的副业也可以养活自己。”她的副业是“宿舍美甲师”,她把美甲作品发到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,有40多万的观看量。她的粉丝群也小有规模,学校封控前,经常有人坐两个半小时地铁来请她做美甲。疫情来了,她在宿舍里搞直播,在粉丝群里带货抽取佣金,“副业不停摆”。
同一天,学校的就业工作仍在紧张进行着。直播间里校长们的表现越来越自如。
“我们目前只能‘线上走访'。每场直播邀请五六家企业,同时推荐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,实现了学校、毕业生、用人单位三方现场连线,既拉近了和企业的关系,也促进了学生的就业。”孙红刚说,“没什么顾虑,学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,只要为了学生好,我们都可以尝试去做。”
“今年的形势对我们的孩子的就业是有比较大的影响,”王宏舟习惯用“我们的孩子”代替“我们的学生”。
比如,2022年,中国将有1076万名学生从高校毕业,比上一年增加167万。今年春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的上海,有22.7万名高校毕业生,增量为近5年来最多。
他们的整个毕业季几乎都在寝室里度过:写论文,答辩,投简历,面试,业余消遣时看NBA比赛,等待电视剧更新。
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曾在接受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提到,不少95后、00后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已经发生变化,疫情以来大学生选择不就业、慢就业比例增加。他建议要从高校教育层面去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,让他们更加适应新的就业形势。
“学校第一阶段开展的直播推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接下来会根据毕业生人群特点和就业意向,举办一系列专门的直播推介活动。比如面向临港自贸新片区,到中西部地区参与乡村振兴的就业专场,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专场等等。”王宏舟说。
但毕业生面临的压力很难被量化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8级本科生郑雨暄在今年3月加入春季招聘的大潮。她曾是457万考研大军中的一员。在她毕业的这一年,考研的人数和毕业生的规模一样达到历史最高。
学校就业指导中的老师将当天参与推介会的6家企业汇总到表格里,企业性质、招聘需求与人数一目了然。除了老师给的材料,陈梓雯又对每家企业作了更详细的“背调”。
每场直播后,都会有专门的老师回看直播,复盘数据,写总结报告。
上海海洋大学的直播到5月初时已经开了30几场。5月中旬,兰州大学也来找他们要过策划案。
在毕业生就业这件事上,有些是能统计的,有些就很难数清。
直播分院级和校级。后者的要求更严格,直播前,相关的通知会下发到各学院,学生根据招聘企业和相关岗位自愿报名,再经过学院选拔,学校就业创业辅导中心彩排后,可以在正式的直播中被校长或书记现场推介。其他同学也可以在直播后向用人单位投简历。
文章来源:《上海海洋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shhydxxb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601/833.html
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投稿 |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|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版面费 |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|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上海海洋大学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