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摘要:为探究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海参养殖池塘(以下简称参池)底泥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影响,该研究选择了3类参池,分别是自然纳潮管理方式下的海参养殖池塘(以下简称自然池塘),配备微孔曝气增氧机的海参养殖池塘(以下简称微孔曝气池塘)和配备养水机设备的海参养殖池塘(以下简称养水机池塘),对参池底泥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周年变化进行检测。结果表明,各参池中底泥异养菌数量分别为:自然池塘94400~377625 cfu/g,微孔曝气池塘62633~247309 cfu/g,养水机池塘115037~273071 cfu/g,其中自然池塘1月最高,3月最低;微孔曝气池塘5月最高,6月最低;养水机池塘4月最高,8月最低。各参池中底泥弧菌数量分别为自然池塘0~3291 cfu/g,微孔曝气池塘35~5412 cfu/g,养水机池塘0~3037 cfu/g,各参池均呈“春季高,冬季低”的变化特征。弧菌与异养菌数比值在4、5月份相对较高,在2月份较低。通过实验初步比较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参池底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,为改善参池底质及探究微生物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。
文章关键词:
文章来源:《上海海洋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shhydxxbzz.cn/qikandaodu/2022/0118/804.html
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投稿 |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|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版面费 |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|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上海海洋大学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